新闻快讯
新闻动态
我研究所获文化部表彰
发布者:范曾艺术馆发布时间:2009-08-19

8月17日上午,南通大学范氏诗文研究所与南通博物苑南通范氏诗文世家陈列馆表彰状颁发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文章代表文化部向南通大学范氏诗文研究所与南通博物苑南通范氏诗文世家陈列馆颁发表彰状并作重要讲话。南通大学副校长、范曾艺术馆馆长、范氏诗文研究所所长周建忠在大会上发表获奖感言。
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高度评价了南通范氏诗文世家的文学成就。他说,南通范氏世家自明嘉靖年间的范应龙到当代的范曾,绵延13代,期间诗人赓续,薪火相传,名家辈出,在社会活动、诗文创作、雅集结社等方面均有很大影响,形成了令人瞩目的家族文化景观。南通范氏世家诗文,积淀了该家族特有的家风、诗风、文风,积累了深厚文化意蕴和历史内涵。据此编纂的《南通范氏诗文世家》为全国学术界和文化界所瞩目,并被世界六十多个国家图书馆珍藏。接着,他对“南通大学范氏诗文研究所”与“南通博物苑南通范氏诗文世家陈列馆”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五年来两家单位以发掘展示南通范氏世家诗文的艺术审美价值和内涵意蕴为己任,逐步发展成为南通范氏世家诗文保存、展示、研究的中心,在本地区乃至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他说,南通范氏世家诗文不仅具备诗歌散文的审美价值,还有以诗鉴史的认识价值和史料价值。南通范氏人才辈出,十三代诗人不断,绝非偶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长青不败,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有着完整的传承机制。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官学、私学和家传三大传承系统,三者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对今天的文化教育事业仍有借鉴作用。南通范氏世家家学的传习,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文化存在的形态。南通范氏家学从文字训诂、章目辨识、以至吟哦方法,有完整的一套规范。因此,南通范氏世家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更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文化家族传承的典型。“南通大学范氏诗文研究所”与“南通博物苑南通范氏诗文世家陈列馆”积极履行传承文明、引导社会等各项职能,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素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副部长指出,当前我国文化建设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工作,把加强文化建设提到了“四位一体”的战略高度,对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胡锦涛总书记7月23日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生活幸福安康,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也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这是对文化地位和作用的最精辟概括,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全党共识,这对广大文化工作者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王副部长强调,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们广大文化工作者应当肩负的历史责任,我们应以不懈的努力,为此作出应有的贡献。
王副部长希望“南通大学范氏诗文研究所”与“南通博物苑南通范氏诗文世家陈列馆”以五周年庆典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在认识上更加自觉,在工作中更加主动,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研究水平,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进程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周副校长在讲话中首先代表获奖单位向文化部领导表示感谢,并对南通大学范氏诗文研究所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周副校长把范氏诗文研究所的工作概括成“五个一工程”。他说,“五个一工程”就是围绕“南通范氏诗文世家”这一特殊的文化家族,开展五项系列工作,即一家艺术馆、一个研究所、一项“非遗”、一本刊物、一次年会。“一家艺术馆”,就是范曾艺术馆,在日本福冈“范曾美术馆”建馆20周年之际,征得范曾先生的同意,我们将中国第一家范曾艺术馆建立在有“水乡书院”之称的南通大学新校区之内,收藏展示了范曾先生为艺术馆专门创作的精品佳作。把艺术馆建立在自己家乡的大学,体现了范先生的桑梓情深,对于家乡高等教育事业的信赖与支持。成立至今,已多次接待国际国内知名人士的参观访问,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一个研究所”,即范氏诗文研究所。这是一家严格意义上的专门学术机构,专门从事范氏世家十三代诗人的诗歌散文、绘画书法、教育思想等各方面研究。研究所正处级建制,现有专职人员9人

,兼职人员12人,大部分具有博士学位、副高以上职称。为了全面开展范氏世家诗文的整理、研究,先后投入经费200万元,在《光明日报》、《新华日报》等重要媒体上连续三次刊登课题招标公告,广招贤才,立项研究课题23项,一些主持人都是国内一流的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研究专家,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遗产》主编陶文鹏,山西大学文学院院长、国家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得主郭万金等。“一项非遗”,指的是我们研究所联合南通博物苑以“南通范氏世家诗文”为题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被列入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被列入江苏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本刊物”,即学术性刊物《范曾研究》,作为国内外研究范氏诗文世家的重要阵地,每期编发15万字,我们的目标是:图文并茂,而以内容取胜;印制精美,而以准确见长。该刊物已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各级各类人员纷纷投寄稿件,或索要收藏。“一次年会”,即每年召开一次国际性的南通范氏诗文世家学术讨论会。如2009年3月,南通大学范氏诗文研究所组织召开国际性研讨会——范氏诗文恳谈会。与会代表34人,会议采用中英文两种语言,对范氏诗文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此次会议得到了参加会议的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多元文化高级专员爱莉斯的高度评价。
周副校长还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谈了他对南通范氏诗文世家的认识与体悟。他认为这个特殊的文化家族,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其一,这是文化世家,诗文世家,而不是官宦世家,诗教乃灵性形而上之教,非手艺人工巧形而下之技,诗意融于人生的传承是非常困难的,很难找到类似的范例。范氏诗文不仅具备诗歌散文的审美价值,更重要的是它还有以诗鉴史的认识价值和史料价值。其二,十三代代有传人,不仅不绝如缕,而且有起有伏,有高潮,有过渡。其三,这个世家不是诞生于古代北方源远流长的大家族,也不是诞生于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江南望族,而是诞生于生活之迹仅可追溯到唐代、地域处于长江入海口的滨江临海的移民城市——南通、经济条件非常一般但诗文传唱书香一瓣的家族,“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其四,这个世家以诗品与文品并重,忧国忧民、民胞物与的济世情怀正是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体现。最早可以追溯到范氏先祖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样浩气长存的博大境界。其后范伯子则写过一幅对联,“揽辔登车,一世澄清须满志。读书闭户,万家忧乐尽关心。”这幅对联充分展示了范氏家族不惟独善其身,更重兼济天下的道义担当与胸襟器识。这个世家的每一个成员,都能秉承和发扬坚守气节、勇为圣贤、爱国殉志、兼具豪侠气与高士气的良好家风,几乎每个人都有精粹的格言警句与动人的故事,“高风起于海澨,噌吰振于澒洞”,而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范凤翼、范持信、范伯子、范曾。而范曾先生热衷慈善事业,积极为灾区捐款的行为,正是他家族勇为圣贤、爱国殉志、兼具豪侠气与高士气的良好家风使然。
南通范氏诗文世家传人范曾,南通市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局长陈亮,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著名学者刘梦溪也在颁奖典礼上讲话。颁奖典礼由央视著名主持人朱军主持。中国文联曲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姜昆,著名学者于丹,央视著名编导郎昆,中国艺术研究院、南通大学、南通市博物苑有关人员及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媒体记者共近100人参加了颁奖仪式。

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在颁奖仪式上发表讲话

周建忠副校长接受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的颁奖

范曾先生在颁奖仪式上发表讲话

刘梦溪先生在颁奖仪式上讲话

朱军主持了颁奖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