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范曾艺术馆发布时间:2017-03-27
2017年3月22日,“鲁迅与传统文化”高峰论坛暨《范曾插图鲁迅小说集》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会上,范曾先生围绕着如何正确地解读鲁迅,以及鲁迅小说在当下的美学意义和价值等“鲁迅小说和传统文化”的相关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范曾先生演讲
演讲原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鲁迅先生曾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今天,我们重读鲁迅,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崇高理想和英雄气概,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奋进。
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整整八十年了,八十年来,中华民族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来六十年的艰苦卓越的奋斗,今天终于以巨人般的力量,挽狂澜于既倒,在世界上承担着大国的使命和责任。这是鲁迅先生生前的梦境,他指望着中国的强大,包括着由东亚病夫的羸弱向健壮的斯巴达精神前进,于是我们有幸看到少时鲁迅赤膊叉腰但瘦骨嶙峋的练武相片。鲁迅先生坚信中国人的自信心没有泯灭,他热忱的讴歌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我们纪念鲁迅,就要记住毛泽东主席曾以高度的热情赞扬过鲁迅先生,称他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珍贵的品格。毛泽东主席称鲁迅是新文化运动最伟大、最英雄的旗帜,称他是“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习近平主席号召文艺工作者要像鲁迅先生那样对人民充满了热爱,说“表现他这一心迹的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习主席要求文艺工作者熟悉底层民众的处境,创作出不负伟大时代的作品,同时习主席提倡发扬鲁迅先生的“批评精神”,“文艺批评就要褒优贬劣,激浊扬清”。
鲁迅先生小说敏锐而犀利,结构严谨而又奇谲,以他的《药》为例,表现了在一个可悲而怯懦的时代,革命者在喋血,而愚昧的人民却吃蘸着他们鲜血的馒头,这鲜血可以挽救一个民族,却绝不会挽救一个肺结核的华小栓。奇妙的结构体现在最后夏瑜的母亲、华小栓的母亲在坟地的一幕,这真是不可思议的神来之笔。“阿Q”成为了愚昧、无赖、下作,又可怜、又可鄙、又可哀叹的开刀料,“革命”在他脑中所翻腾的是小尼姑的头和吴妈的脚,这真是“有趣”的革命。砍掉阿Q愚蠢头颅的是旧社会的最残暴的奴仆——刽子手,这样的人物组成使奇幻小说的高手也不可见鲁迅之项背。有人将鲁迅的“狂人日记”和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比美,窃以为有过之而无不及。
《范曾插图鲁迅小说集》插图
鲁迅先生不只是我思想上的导师也是我风格上的导师,习近平主席号召中华民族应该是有血性的民族,这真是对中国民族性的振起如洪钟般的号召,血性我并不缺乏,但是我38岁时却患上了恶性贫血症,血色素5.6克,不及常人之半,脸色和手指煞白,形销骨立。当协和医院的院长吴蔚然先生,名医周光裕大夫和周总理的医生张佐良命我必须立刻住院,否则随时可晕厥而死亡。我住进了医院。这时鲁迅先生唤醒了我垂亡的生命。自信对鲁迅的小说有独到的理解,更不愿几十年锤炼的大匠技巧,随生命的凋亡而去,乃于病床的一张小几上完成了今天诸位看到的插图四十四幅,胜券操于哀兵,此其验也。这些插图不只毫无柔弱之病态,而且铁画银钩,气力充沛。我个人的生命和艺术的生命同在。
我响应习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的号召,今后还会继续努力,创作不愧对伟大时代的作品。范曾《鲁迅小说插图集》出版至今已四十年,它能历时不败,说明它生命之树长青。而且我特别感谢高旭东和葛涛先生精彩的诠注,我相信,解放后出版的鲁迅小说从文图并茂上比较,北京大学的版本可列前茅,总之,这本书是令人欣慰和值得珍藏的。谢谢诸位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