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范曾艺术馆发布时间:2017-07-17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
大家下午好!
我来自通师二附,有幸应邀和大家欢聚在古朴典雅的范曾艺术馆,来参加著书画大师、诗人范曾先生八十华诞暨南通范氏诗文世家研讨会,特别高兴。在这样一个幸福的日子里,我仅代表通师二附全体师生祝范曾先生生日快乐,身体康泰,青春永驻!
范曾先生和我们通师二附有着特殊的情感,70多年前,它在通师二附珠媚园里长大,他的同学徐尔铸先生回忆说:范曾同学的毛笔字写得非常好,常常在学校的板报上贴出来让大家观摩。后来,范曾先生多次回母校,留下了很多的墨宝,从大门上的校名,到各楼宇名,到会客室“我心如镜”的横幅,都是范曾先生亲笔题写的。漫步校园是一种艺术的享受。这些已成了学校的宝贵精神财富。
上世纪80年代初,范曾先生回乡探亲,还应李吉林老师的邀请,走进孩子们的课堂挥毫作画、泼墨题词,还给孩子们介绍了自己苦练的故事。他即兴画李白给孩子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孩子们写道:范曾叔叔拿起笔,在纸上几笔一勾,李白的头像就出现在我们眼前;又描几笔,李白立刻穿上了长袍,腰带随着微风飘着,飘着……看着画,我仿佛觉得李白站在堤岸上,望着远去的孤帆。孤帆越去越远,最后消失在天水之间。他题写的“苦练精思”刻在了孩子们的心里,激励着他们的人生之路。
谢谢范曾先生给母校的学弟学妹们带来了艺术的享受,人生的启迪。这就是一代大师的风范:技艺高超,才学超群,而又平易近人。
我们通师二附这所百年名校更与范曾先生有着特殊的情感,不仅是因为他是我们杰出的校友,还在于范曾先生的母亲缪镜心先生是我们学校的老校长。还在于范曾先生的家族与我们通师二附有着不解之缘
在我们通师二附的发展史上,一直得到南通范氏诗文世家历代先贤学者的的提携和帮助,我校有两位著名的校长出自范氏诗文世家之门。
我校首任校长范姚夫人。范姚夫人名姚倚云,出自名门,为桐城派硕儒姚鼐nài之后裔,范氏诗文世家第十代传人、清末著名学者、诗人范当世先生之夫人。自幼濡染家风,学养深厚。嫁入通城之后,与范当世先生共同主持地方文化事业,为南通近代教育鞠躬尽瘁,高风亮节,世所敬仰。早在我校建校之初,张謇先生即慕名聘请范姚夫人为校长。范姚夫人在我校执教数十载,为近代南通的基础教育和女子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一生所积累的教育经验和思想足为当今教育界之镜鉴。
我校第六任校长缪镜心先生。缪先生也出自书香门第,是著名学者、厦门大学教授缪篆先生之爱女,也是范氏诗文世家第十代传人,著名诗人学者范子愚先生之夫人。范曾先生的母亲。缪先生在我校执教近30年,自1943至1970年担任我校校长一职,她是周恩来总理亲自聘任的政府委员,历届人民代表,一级校长。她对教师在业务上指导,思想上启迪,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爱,兢兢业业,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为我校的发展和南通地方的教育事业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在南通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
我不曾有幸聆听缪校长的教诲,但从30多年前到通师二附开始工作时,我就知道缪校长的名字,感觉校园里她无处不在。1986年教师节,我校新建的三层教学楼取名“镜心楼”就是纪念缪校长为我校发展,为南通地方的教育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后来,范曾先生又捐资兴建了镜亭,“镜”字也是纪念他的母亲、我们敬重的缪校长的。平时在老教师的言谈中我们总能听到缪校长的名字。
2006年,我校100校庆时,学校编印了《雨露阳光珠媚园的记忆》一书,收录了不同年代在二附珠媚园工作、学习的老师、老校友的美好回忆,读着这些回忆,曾经的一幕幕跃然眼前:
在粮票值千金的困难时期,缪校长省下自己的口粮,将粮票每月支持教导主任李静老师,她说:“老校长的话语至今仍萦绕在耳边:你孩子多,成长发展阶段需要。深厚的情意永远铭刻在心。”
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从师范毕业来到通师二附报道,他清楚的记得,接待他的是老校长缪镜心。他说:“她的鹤发童颜告诉我什么是和蔼,什么是慈祥,什么是关爱。”他还说:“缪校长没有手把手教我上课,但她用特有的笑容和那头白发,以及她那雍容与稳重,教会了我怎样去识别人,怎样去关心人,什么样的人才是教师,什么样的教师才是有修养有品味的。”
在李定副校长眼里缪校长德高望重,亲切慈祥;在王秀芳校长心中缪校长富态端庄、慈祥可亲。而在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师心中缪校长则是慈母般的。在李吉林老师初登讲台时,缪校长为她上课压阵,课后,缪校长欣喜地笑了,对她说:“课上得不错,不要气馁,更不要哭鼻子,努力总会成功。”当李吉林老师得知缪校长告诉几位老教师:“李吉林这小鬼,不要看她班务抓不起,课上的不错,很有灵气,有培养前途。”李吉林老师说:“就是这一句话,让学校的老师对我刮目相看。缪校长的评价,给我注入了自信,我感受到一种力量。多少次,多少次,我被缪校长的无微不至的关爱,对一个青年教师的拳拳之心所感动,加倍努力地投入工作和学习。”缪校长的良苦用心终于成就了一位儿童教育家,一个情境教育的创始人。
缪校长不仅爱教师,爱学校,也深爱着她的学生,多少年后,这些长大的孩子回忆往事,宛若在昨天。已退休的特级教师陈锡珍说:“记得第一次见到头发斑白的可敬的缪镜心校长,是在庄严的礼堂,聆听她新学期致辞,好认真,好认真。她动情地吟诵《惜时》的感人场面,至今都历历在目,那‘惜时’的教诲更是终身都不敢忘记。”
从事祖国航天事业的洪宝钧至今还记得缪校长的一个细节,至今仍让他激动不已,他说:“严冬,我们坐在教室里上课,冷得直哆嗦。缪校长见了,主动地对我们说:‘你们要是觉得冷,就在座位上两脚轻轻对敲敲,可以活血祛寒。’于是,我们立刻会意地行动起来,看着我们开心的笑脸,缪校长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多么温馨的画面,多么刻骨铭心的关爱。
缪校长在珠媚园任校长历时28年,付出了她毕生的心血和智慧,留下了无数美好的瞬间和幸福的时刻。直到1972年,即使在缪校长弥留之际还惦记着学校,念叨着许多老师。她的付出和业绩为学校今天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每天,我们漫步镜亭,行走到镜心楼下,心中充满对缪镜心校长的无限敬爱,激励着我们不断创新,奋勇前行!
两位先辈在我们二附珠媚园执教期间,坚守事业,不畏艰险,不忘初心。以自己的学养滋润桃李,为我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教师和毕业生;又将范氏家族的门风传承给整个社会,传承给整个教育界。因为她们,南通范氏诗文世家数百年的文化积淀,得以为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和传播。
今天,耄耋[mào dié]之年的范曾先生诗文作为延续十三代文脉的范氏诗文,更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应当让更多的人去学习,去研读。尤其是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无论是从社会教育的角度还是从小学教育的角度来看,发掘和研究范氏家族诗文都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举措。我们将在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加强与南通大学范氏诗文研究所的交流,让学生能够更多地接受高雅文化的熏陶和濡染,加深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最后敬祝各位领导、来宾们身体安康!-精神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