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范曾艺术馆发布时间:2017-07-17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我们敬重的中国书画巨匠、国学大师范曾先生即将迎来他的80寿诞,作为范曾先生曾就读六年的中学代表来参加范曾先生八十寿诞隆重的祝福会,我感到非常的荣幸。
范曾先生是从文脉之乡江苏走出去的名贤,是江海名城南通的骄傲,是我们百年名校通中的自豪。范曾先生曾说:“南通这个地方,深深地储藏着我童年的欢乐、我少年的梦境、我青年的追逐。这个世界上能使我魂牵梦萦的地方,还是南通。”而我们南通中学作为先生学习生活了六年的母校,更是蕴含了他太多的母校情愫,结下了深厚的不解之缘。
1949年,范曾先生考入了江苏省立南通中学,当时就显现出了他非凡的艺术天赋。进入通中的第一堂美术课,他的“一幅小脚老太婆”的当堂随意画作,就让当时的美术老师黄幼松连连称赞“有点意思,有点意思”。他在通中学习期间就加入了南通市美协,与袁运生、顾乐夫并称“南通三小画家”。
先生从小聪颖过人,善于细心发现问题,敢于大胆发表意见。因为家学渊源的缘故,使他在文学艺术方面的知识非常丰富,远超同龄学子。他才华出众,却谦逊低调,一直勤奋学习,博览群书,稍有空闲就作画,看相关书籍。通中的学习氛围历来是既紧张又宽松,既使人积极向上充分利用时间来学习,又让人有一定的时间做自己热爱的事,这些都为范曾先生的艺术成长创造了有力条件,成就了他不凡的艺术梦。
范曾先生对通中情谊笃厚,从南通中学毕业后,一直情系母校,时刻关心着母校的发展与变化,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通中校园里也处处能感受到大师巨擘的身影。每天步入通中校门就能看到范曾先生亲笔题写的“江苏省南通中学”七个镏金大字,熠熠生辉。2005年,范曾先生将21册26卷的皇皇巨著《南通范氏诗文世家》,捐赠给南通市图书馆、南通大学之际,也赠予了母校通中,以示学子对母校的一片赤诚之心。通中80校庆时,范曾先生亲临母校为通中80校庆纪念亭题名“绿荫亭”,并撰写了雅致蕴藉的楹联:“绿染平芜欣细雨无声润物,阴存圣祉看乔柯有意擎天。”90校庆之际,范曾先生又与袁运甫、袁运生、曹用平、沈启鹏四位画家,一起在一幅巨大的画纸上,共同为母校作画,当时引起轰动,一时传为佳话。通中百年华诞时,范曾先生因在巴黎为即将开幕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多元文化节”举办个人画展和重要演讲做准备工作,不能前来出席母校百年华诞盛典。先生为此深感遗憾,百忙之中还特意委托新华社巴黎分社录制了他本人的祝贺视频发给了母校,又邮寄来书画作品。画作是名为“山林野趣”寓意孺子牛的童子骑牛图,题词是对母校的盛赞之词“众芳之所在,智者之摇篮”,表达了先生对母校的一片拳拳之意。
范曾先生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丰硕的艺术成就,当然还离不开滋养熏陶他的范氏文化家族。今天,我也想借此机会表达对南通范氏家族深深的敬意。我们追根溯源、寻根问本,我校南通中学的建立与发展与南通范氏诗文世家这样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家族更是密不可分。南通范氏诗文世家十三代诗人文脉赓续,风雅相承,芝兰玉树,大师辈出,形成了令人瞩目的家族文化景观。这种悠久的家学渊源,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历史上,在文化史上是不多见的,所积累的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资源,也是丰富的教育资源。这样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到了近代,在西学东渐的思潮下,就转化成一种教育实践。范氏家族的家族文化对南通近代教育有着深厚的濡染,通中从建校到发展都得到了范氏家族先贤的大力扶持和用心指导。
首先我要感谢的是清末著名诗人范当世先生,范曾先生的曾祖。范当世先生不仅是清末著名的学者、诗人,更是南通市近代教育的主要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南通中学成立于1902年,就是在范当世先生的倡议下,联合当时通州著名的文化学者顾曾、李鼎等人开始筹备创办的,后由范当世先生的好友张謇先生筹款建校,1908年落成,定名为通海五属公立中学。范当世先生致力于兴办通州教育事业,他往来于江苏各地借鉴办学经验,并向来宁考察学务的日本人嘉纳治五郎虚心请教,顶住了封建遗老遗少的百般干扰,呕心沥血为办新学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实际工作。在《通州小学堂(今实验小学前身)宗旨》中,他对办学思想、指导大纲,发展方向乃至课程设置均作了科学、合理的明确规定。这些教育思想后来也贯彻到我校的办学理念中来。可以说,在我校的校史上,范当世和张謇两位先生厥功至伟。
第二位是姚倚云先生,范曾先生的曾祖母。范当世先生去世后,由他的遗孀姚倚云先生出任南通公立女子学校校长,这所学校与我校(当时更名为江苏省立第七中学)在办学宗旨上、教育理念上都秉承范当世先生之思想。因此姚倚云先生在出任公立女子学校校长之后,对于我校的办学和教育都有相当多的指导和帮助。
第三位是范子愚先生,范当世先生的孙子,范曾先生的父亲。范子愚先生德才兼备,淡泊名利,享誉全城。他毕业于上海美术专门学校艺术教育系,早年游学日本,转益多师,学养深厚,在诗文、艺术等方面都有着精深的造诣,是我们南通地区不可多得的大学者、诗人。1930年回通城,先后在南通商益中学、南通女子师范学校、南通中学任语文、美术等教师。1960年在我校光荣退休。范子愚先生在通中执教多年,十分注重将他的优秀教学理念贯彻到教学之中,实践出真知,形成了范子愚先生自成一统的教育体系。他不仅注重文化教育,更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成人教育,教导学生以国为先,辅以踏实的学习态度,灵活的学习方法,最终实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学习目的。他前后执教三十余年,对教育事业倾注了满腔热情,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学生,为我校的发展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可以说,我们通中之所以有百年名校这样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范氏家族几代人的努力与付出是分不开的,范氏家族的教育理念对我校的长足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范当世先生到范曾先生,范氏家族四代人全心全意致力于我们通城的教育事业,其精神可敬可佩,感人至深。
家风高秀,家学深厚,翰墨书香的濡染陶冶中,范曾先生滂沛成气,终成大家。他是一位可敬的文化大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超越者,他的书画誉满海内外,他的诗文脍炙人口,他在学术造诣上的高度成就,他对弘扬中华文化的卓越贡献,他对中外文化交流的积极推动,赢得了海内外的尊重与褒奖,是我们通城的骄傲,是我们通中的荣耀。作为通中的著名校友,他对艺术的热爱与执着、他对学术的探求与钻研,必将成为通中后辈学习的楷模。他的精神事迹必将鼓舞着母校老师为培养更多栋梁人才加倍奋发努力,也必将激励着母校的莘莘学子不懈追求,做优秀通中学生,做国家栋梁之才,为祖国的富强昌盛发愤图强。
祝愿范曾先生福寿安康,艺术生命长青!
谢谢大家!